附近400元三小时_300一晚同城约茶_附近人100块钱

MENU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中国科学报】这里未来有座“食品谷” 深圳优势将为农业食品科学赋能

2019-11-30 12:00:00来源:

【字体:

  

  “深圳将通过食品谷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食品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一流的农业食品科研基地,吸引和培育国际农业食品创新人才团队,优先布局一批食品科学重大研究方向。”11月21日,在第五届国际农业基因组会议暨深圳国际食品谷研讨会上,深圳市副市长黄敏表示,深圳国际食品谷规划正在加速落地。

  农业食品人才的“梧桐树”

  “深圳国际食品谷将探索回答两个基本问题。”深圳国际食品谷联盟发起人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所长黄三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第一个问题是,怎样吸引多学科的优秀人才来做农业食品科研?

  黄三文指出,食品安全紧密依赖于一流的农业学科,一流的农业学科需要一流人才,而“一流人才需要一流发展前景、一流工作条件,以及足够好的薪酬、足够好的生活配套”。黄三文认为,深圳市国际食品谷建设,将吸引食品科学领域的科研核心圈、优势团队和优势学科,“深圳将成为农业食品人才的梧桐树”。

  其二,怎样打破科研、经济“两张皮”?

  黄三文指出,深圳国际食品谷的构想受到了以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研究中心为核心的荷兰食品谷的启发。这个地区聚集了大量的国际顶级跨国食品公司、科研院所和1万多名活跃在食品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形成了引领国际食品行业的知识和科研中心。荷兰食品谷与硅谷的模式类似,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营养研发集群。

  “借鉴荷兰的经验,深圳有条件实现政府、企业、科学家的‘黄金三角关系’,让科研成果真正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黄三文说,国际食品谷将采取共建方式,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食品龙头企业已经表示了加盟愿望。

  基因组学加持“个性化食品”

  “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是农业和食品行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当前,现代农业和未来食品科学研究已迈入生物组学大数据时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洋在会上指出,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等生物组学,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一系列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推动着农业生物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特别是在种业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李家洋指出,人们对食品营养功能和质量安全的需求日益增加,个性化、智能化、便利化成为食品产业未来趋势,也将愈发依赖生物组学大数据技术的进步。

  黄三文告诉《中国科学报》,推广个性化食品,需要确定与食品和代谢相关的人类基因,揭示肠道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的相互作用,利用组学研发个性化食品,针对食物和营养的个性化信息设计不同人群的食品策略。

  比如,我国已经实现了番茄的“种质资源收集—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功能基因挖掘—分子设计育种—品种推广”全产业创新链条,培育出美味番茄新品种。黄三文透露,下一步,针对糖尿病病人的个性化美味番茄正在加紧研发。

  探索农业和食品发展新模式

  会议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深圳国际分中心、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深圳)国际中心、农业农村部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深圳国际食品谷联盟等揭牌仪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吴孔明介绍,2019年4月,中国农科院和深圳市政府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建深圳国际农业食品科学中心和国际食品谷,探索农业和食品发展的新模式,实现产学研资一体化发展。

  其中,“国际农业食品科学中心将以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公众营养健康水平为目标,从公众对食品的需求出发,打造‘从餐桌到农田’的逆向全链条全过程科技创新模式,从消费端梳理挖掘公众对于食品科技的重大需求。”吴孔明说。

  据悉,这些配套措施都是围绕食品谷这个落脚点。“深圳的人才、科技、市场、资金等优势将为农业和食品科学赋能。”黄三文说。

  《中国科学报》 (2019-11-29 第3版 综合)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