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400元三小时_300一晚同城约茶_附近人100块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深圳研究生院» 教学培养» 研究生培养

中国农科院深圳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微生物学专业

071005 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一、学科简介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通过形态观察、理化性质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生动物以及单细胞藻类)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新药筛选、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二、培养目标

坚持质量,突出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硕士研究生做到:

(一)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团结协作精神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用一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文献,并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具备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学和技术管理的工作能力;完成的本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三)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一)农业微生物资源与利用(Agricultural microbial resources and utilization)

研究农业微生物遗传资源的鉴定、保存、发掘与利用。

(二)环境微生物学(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的分布、群落、结构、功能与动态过程;探索不同环境条件下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适应机理;研究污染环境下微生物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等。

(三)农业微生物工程(Agricultural microbial engineering)

研究微生物肥料、饲料、农药等的作用机理,发掘新型、高效微生物肥料、饲料与农药,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其作用机制。

(四)微生物代谢与酶工程(Microbial metabolism and enzyme engineering)

研究与农业、食品、生物能源相关的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和酶的代谢调控机制和基因工程以及应用技术。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 3 年。由研究生本人申请,导师和研究所同意,并经研究生院批准,提前完成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可提前 1 年毕业。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学习时间者,经批准最长可延期 1 年毕业。


五、培养方式

(一)硕士研究生培养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二)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充分发挥研究生指导小组的作用。

(三)鼓励导师和指导小组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生个性发展需求创新培养方式,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优良学风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六、培养环节

(一) 课程学习

1 . 制订课程学习计划

由导师和指导小组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指导硕士研究生制订课程学习计划,研究生在入学后一周内登录“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提交《课程学习计划表》。

2.  课程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中期考核前完成课程学习,课程学分不少于 28 学分??纬?60 分及格,课程成绩及格方可获得学分。

3.  课程设置

(1)学位课

第一外国语                      3.0 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 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1.0 学分

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              1.0 学分

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              2.0 学分

高级微生物遗传学                3.0 学分

微生物代谢与调控                2.0 学分

分子细胞生物学或现代基因工程    3.0 学分

微生物学专题                    2.0 学分、

专业Seminar                     1.0 学分

专业外语                        1.0 学分


(2)选修课

高级生物化学                    3.0 学分

分子生物学或分子遗传学          3.0 学分/2.0学分

实用生物信息技术                2.5 学分

生物信息学方法                  2.0 学分

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              2.0 学分

作物育种学专题                  2.0学分

细胞遗传学                      3.0 学分

数量遗传学                      3.0 学分

分子生物学实验理论与操作技术    2.5学分

生物化学实验理论与操作技术      2.5 学分

代谢组学                        2.0 学分

蛋白质组学与分析技术            3.0 学分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专题            2.0 学分

信息检索专题                    1.0 学分

高级植物生理学                  3.0 学分

基因组学                        2.0 学分

组学数据统计分析                2.0 学分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      1.0 学分

如何写好科技论文                0.5 学分

R语言数据分析                  1.0 学分

Python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1.5 学分


(3)补修课

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招收的硕士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是否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在课程学习计划中注明。补修成绩以 60 分为及格,成绩单中注明“本科课程”字样,不计学分。


(二)制定论文研究计划

由导师和指导小组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指导硕士研究生制订论文研究计划,研究生在回所后的一个月内登录“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提交《论文研究计划表》,经导师和研究所依次审查后由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核通过。


(三)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根据个人论文研究计划,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研(含预备试验和必要的调查工作),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在回所后的三个月内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和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会由研究所统一协调组织、公开举行。文献综述报告由导师批阅评分通过后计 1 学分,开题报告经评审小组考评通过后计 1 学分??獗ǜ婢咛骞ぷ靼凑罩泄┮悼蒲г貉芯可骸堆芯可獗ǜ嬖菪泄娑ā分葱?。


(四)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入学以来的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和论文进展等情况进行的全面考核,由研究所统一协调组织,公开举行。一般在第四学期 6 月 15日前完成。研究生完成并提交论文进展报告,经导师批阅评分,中期考核小组考核通过后计 1 学分。中期考核具体工作按照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五)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三学年累计参加学术活动 15 次以上(含 15 次,其中回所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 10 次),至少参加 1 次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研究生在参加学术活动后一周内登录“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学术活动登记表》,由研究所和研究生院审核通过。申请答辩前,研究生学术活动经审查合格后计 2学分。

(六)发表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要求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在国内核心刊物至少发表 1 篇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论文。具体要求参见《中国农业科学院关于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七、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新的见解,并反映作者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一)硕士学位论文应对科技进步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内容应以硕士研究生本人完成的试验、观测和调查研究的材料为主。

(三)硕士研究生应分阶段向导师汇报学位论文试验进展情况,听取意见,改进论文科研工作。

(四)硕士研究生论文科研时间一般不少于 1 年。

(五)硕士学位论文应按照《学位论文与摘要写作规范》撰写,并按统一格式装订。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环节和学位论文工作,并通过资格审查后,可申请进行论文答辩,具体要求参见《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硕士学位论文应聘请 2 名同行专家评阅,其中院外专家至少 1 人。按一定比例抽取硕士学位论文实行双盲制评阅,具体要求参见《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双盲制评阅的实施办法》。在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至少由 5 人组成,其中院外专家不少于 2 人,由副研究员以上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者,按结业处理,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重新答辩一次。论文通过答辩后,准予毕业。院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后,可获得硕士学位。